您好!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廉政文化 > 他山之石

【传承·家风家训】血汗钱 万万年

发表日期:2019-12-24作者:邵阳市档案局 周后平来源:

我家世代务农,传承下来的家训就六个字:血汗钱,万万年。简约质朴,满满的草根气和泥土味。

家训的传承模式没有入书入刻,只是简单的言传身教。父亲给我家训的示范让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父亲是隆回县砖瓦厂的工人,是当时村里令人眼热的吃“国家粮”的人。每月15日,父亲带回工资的这天,我家就像过年一样快乐。在儿时的记忆里,父亲总是把幸福撒满全家的人。直到读小学五年级时,当我亲眼目睹了父亲的劳动场景,我的“优越感”突然消失了。

父亲在工地上,穿戴着厚厚的深灰色“劳动卡”工装,拖着一个专用平板车,然后来到工棚内,在轰鸣的机器前装上一车湿红砖坯,每车20板,每板10块,上下两层叠装,重约600公斤,转身拉100余米,然后上一个大约30度、50米长的坡。为了省力,旁边安装了一台卷扬机循环带动的钢索,父亲熟练地将车上的挂勾钩在钢索上,一边用力下压板车把杆,一边迈开大步快速爬坡。到得坡顶,迅速取下挂钩钩在把杆上,再拉80米左右到晒砖场,每5块为一手,整齐地码放在砖垛上曝晒,卸完后原途返回。如此往复几趟,只见父亲已是汗流夹背,气喘嘘嘘了。在所有工人中,父亲相对矮小,比别人拉起车来格外显得吃力。

父亲那豆大的汗珠、粗重的喘息、疲惫的步履、弯曲的脊背,这些画面第一次映入我眼帘时,瞬间定格在我的心里。我惊呆了,眼泪哗哗地往下流。原来父亲是贴着“国家工人”的标签,干的却是比农民还苦还累的活,老驴拉磨式的机械与循环就是父亲的工作常态,是父亲用汗水浸泡出的工资滋润了全家的生活,是父亲弯曲的背脊垫高了全家幸福的高度。

我的内心深深受到震撼,下定决心发愤读书,几番寒窗苦,终于考上大学。可不菲的学费让全家愁在心头。当时母亲已患病去世,父亲也年迈退休,家境窘迫不堪。但父亲很坦然地对我说:“儿子,莫靠天,莫靠地,咱靠自己打工挣学费!”于是,父亲联系了一个老伙计,我们父子俩揽到了守仓库和装卸烟叶的活计。

装卸烟叶是个极苦的差事。每包烟叶打包好后均重60公斤,入库时要从大卡车上卸下,背着走50余米,码在仓库的烟垛上,出库时一件一件再背下来装上车。这活只有农村里那些精壮劳力才敢揽的。我从没做过这样的重体力活,但为了学费只好硬着头皮上。当时我把上衣一摔,肩上披一条麻布袋,站在车下扎个马步,一包烟叶快速落在肩上,感觉腰和腿一下子往下沉,好久才把持住,迈开沉重的双腿慢慢往仓库里挪。几趟下来,整个人都快虚脱了。停下来时,汗水拼命地往下掉,站多宽地上就湿多宽。就这样日复一日,我挣到了浸满汗水的一笔学费。

大学毕业后我分到机关工作,年迈的父亲也常来看我,每次回家时他总爱唠叨那句“血汗钱,万万年”的家训,末了还要补上一句“公家的钱,千万莫去贪便宜”。

随着生活阅历的积累,再来品味家训时,父亲已然驾鹤西去,再也无法与他分享人生百味了。而今,自己也年过五旬,故乡的云常打湿我的思绪,忍不住常往老家跑。不为别的,只想再回味家训的味道。虽不能再与父亲对酒当歌,但每次祭拜父亲的坟茔时,总能感觉到他的唠叨:血汗钱,万万年!



责任编辑:】

官方微信公众号
及时获取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