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卡通”建成惠民资金管理的廉政平台
发表日期:2014-12-19 作者:唐红艳来源: 访问量:274
近年来,国家改善民生的力度持续加大,城乡居民在惠农补贴、养老、医疗、就业、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待遇不断提高。但各项惠民资金种类繁多、发放渠道众多,且参差不齐,标准不一,不但导致发放成本过高、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形成管理上的“真空”。为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我县积极探索,大胆革新,全面整合面向城乡居民个人的社保、医保、惠农资金及财政性资金发放管理资源,建立归口管理、归集发放、规范运行的社保惠民“一卡通”平台。在全市率先发放“社保惠民一卡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整合资金资源,实现平台管理一体化。针对涉农、社保、医保、民政、扶贫、移民等资金发放分轨运行,条块管理,导致管理重叠,效率低下,行政成本过高,基金管理风险较大等问题,邵阳县抓住国家推行“社会保障卡”的机遇,大胆地尝试,大胆地创新,充分发掘和应用“社会保障卡”的现有加载功能和预留拓展空间,找寻结合点和信息对接处,以社保IC卡为母卡,以公安户籍数据为基础,将惠农卡、财政性资金发放存折、医保卡、储蓄卡、身份信息等多种功能整合于一卡,加载数据查询、参保缴费、就医结算、信贷储蓄、消费支付及身份认证多种功能,建立了“社保惠农一卡通”平台。通过财政这个口径,对流入流出的资金进行了仔细梳理,先后归集了牵涉城乡居民个人的惠农、养老、医疗、生育、民政、扶贫、老龄、移民等80多项财政性补贴和资金,全部纳入“一卡通”管理范畴。通过整合,有效规范了资金的发放渠道,简化了发放程序,为群众构建出一条统一、快捷、安全的发放通道。
二、严把流程关口,实现发放管理规范化。为实现惠民补贴资金规范化发放,我们理顺资金发放流程,严把各个操作关口,确保资金直接发放到户、到人,不留任何漏洞。一是把好信息采集关。我们以公安户籍数据为基础,由各村(居)委会按照县相关业务主管部门提供的统一样式逐户、逐人采集个人信息,经居民签字后报职能站所审核,审核无误后逐组进行为期7天的张榜公布,确保信息不出差错。凡是我县城乡居民,不分年龄阶段、不论户主单位,一人发放一张社会保障卡,居民身份证号作为社会保障卡号,其中16周岁以上居民卡面标识相片,具备人脸认证功能,16周岁以下居民卡面目前不要求标识相片,以后在信息输入或办理医保社保事务时及时补充,真正实现了“一人一卡、一卡管理、人卡对应”,从技术手段完全杜绝了虚报、套取等现象发生。二是把好资金拨付关。惠农资金发放由村(居)委会申报,经乡镇场审核,县财政局和业务主管部门复审,再由县乡财局直接打卡发放,资金从财政户头直接进入居民社保卡帐户,实现封闭运行,确保每一笔资金直接发放到居民手中,减少了中间环节,其标准、内容一目了然,规范了资金的管理,有效防止了截留、挤占和挪用财政性资金及医保社保基金的行为发生。三是把好款项支取关。在惠农资金支取上,由信用联社营业网点严格把关,补贴对象必须凭本人“一卡通”和密码才能支取,防止了以往冒领现象。同时,经办金融机构在每笔款项后面都清楚标明来源,便于群众查询了解惠民资金到账情况,确保惠民资金足额、及时、安全地发放到广大群众手中。
三、健全责任机制,实现资金管理制度化。将社保惠民“一卡通”建成惠农资金管理规范平台的最大保障是完善的规章制度,为此邵阳县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和纪律规定,把惠民资金管理关进“制度的笼子”。一是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我们明确了各乡镇党委书记为惠民补贴资金发放第一责任人,乡镇场长为直接责任人,分管领导、职能站所负责人、村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统筹负责辖区内社保惠民“一卡通”工作开展。二是实行纪律约束制。出台“五个禁止”和“四个不准”的规定,即严禁以各种理由扣压社保惠民卡;严禁改变补贴资金的使用方向;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补贴资金;严禁用补贴资金抵扣应交的各项费用;严禁滞留资金拖延补贴兑现的时间。不准虚报冒用;不准暗箱操作;不准降低标准;不准以“一事一议”或公益事业的名义坐支补贴资金。严明社保惠民“一卡通”工作的各项纪律,严防违规行为发生。三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制定了《一卡通发放管理责任追究办法》,对“一卡通”办理、资金管理工作出现错误或者违规行为的处理作出明确规定。凡违反规定的,一经查实,由县纪委、监察局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规定,对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情节严重的,依照法律程序移交司法部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