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纪委如何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浅议
发表日期:2015-01-15 作者:尹艳生来源: 访问量:223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是乡镇纪委的重要职能之一,对于加强落实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我乡始终重视并不断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管理,推行了“村财村用乡监管”制度,规范了农村财务管理,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展。笔者从2014年元月到村支两委换届前对各村进行财务清查过程中和平时接到的群众上访反映发现,村级财务管理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综合分析全乡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收入不入账、体外循环、私设“小金库”现象。我乡12个行政村,大部分村能够将所有收支纳入乡经管站集中支付入帐,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村存在着收入不入账、体外循环、私设“小金库”的现象。有的村只将部分收入入账,另一部分资金则由村干部个人掌管,特别是除乡经管站直接管理的村级收入(转移支付等)以外的其他村集体收入(例如山林转让收入),部分由村支部书记个人掌管资金的去向及用途,形成了体外循环、账外账,导致村级财务管理混乱。
(二)报销不使用正规票据,手续不规范。按照有关规定,村级支出必须要有正规有效的可报销支出票据,按财务规范进行会签后,才能准予报销。但在目前村级财务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票据只有审批人,而无经办人、证明人;或者有的大额票据只有审批人、经办人而无证明人;有的票据既无审批人又无经办人、证明人;有的无正式发票,不使用上级规定的规范票据,而是用白条下账,更无任何附件。从审计查处的几个村的账务看除了在城里吃饭的部分单据是正规票据外,其余的均为白条或自制现金支出单,造成报账员到支付中心报账不能通过审核,无法入账。
(三)村务监督委员会、民主理财小组不理财、难理财,形同虚设。部分村民主理财小组不健全,没有按照规定程序推选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多数村民主理财小组人员直接由村干部任命,民主理财小组只是迎接上级检查时墙上的一个名单,从未行使过理财权利,履行过理财义务,对村级管理听之任之,不能代表群众充分发挥民主理财的作用。村民主理财专用章和民主理财组长的个人私章由村支部书记或者报账员保管,村干部自己花钱自己审查、直接盖章,致使民主理财小组不理财、难理财,形同虚设。
(四)执行财务制度不严格。一方面以支代收。一部分村主要干部将自己所收取的村集体收入自行开支,年终用白条或发票和工资抵扣。村集体与农户的内部经济来往,不通过现金,而直接进行内部抵销,坐收坐支现象较为严重。另一方面,账款一人管。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和村级财务制度明文规定,账款分管。但是有的村不将收入上交乡乡经管站,支部书记包揽了会计、出纳之职,直接经手现金的收支,包办代管,一个人说了算,报账员成了“记账员”,出纳成了“票据保管员”,支部书记的口袋成了财务室,报账员、出纳形同虚设,根本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更有甚者,个别村支部书记一手支出、一手捂钱袋子,有了发票放在抽屉里,没有发票记在日记本上,个人日记本成了村集体的凭证和账本;有的村多年不记账,有钱就花,花了就完;有的村干部把集体资产当成私有财产,一旦出了事情,面对组织调查,装糊涂、绕弯子,一问三不知,企图蒙混过关。
(五)财务公开不及时、不全面、不真实。部分村财务公开质量不高,公开不及时,公开内容不全面,存在弄虚作假、避重就轻的现象。能见“阳光”的事情就公开,见不得“阳光”的事情就不公开或者公开结果不公开过程;有些财务公开表述不清、条理不明,与账面不一致;村里“小金库”的收支和账外账的情况从来不公开,千方百计躲避上级检查和群众监督,群众无法了解真实情况。
(六)村干部挥霍公款现象严重。一是开支随意性大。有的村一年集体收入很少,甚至连正常的运转都很难维持,但村干部在花钱时,从不考虑这项支出是否必要,有钱就花,没钱想办法贷款,信用社不贷给村集体,要么以个人名义贷,要么高息借贷私人的款。有的村干部以外出招商、追逃计生对象等为由,用集体资金外出游山玩水。从了解的情况看,多数村庄财务收支失衡,支大于收。二是非生产性支出过大。从审计查处的几个村的财务支出情况看,非生产性开支特别是吃喝招待等生活开支过大,成为个别村干部牟取失利的“灰色地带”。
二、产生的原因
上述问题的产生,归结起来,主要原因有:
(一)村干部的自律意识差。一方面私心严重。有的党员干部党性不强、意志不坚定,经受不住新时期权欲和名利的考验,时时处处“我”字当头,把党的宗旨、群众的利益放到一边。另一方面,无责任心。部分村干部认为身在农村再干也就是个村官,不如趁着自己有权抓紧结交一些朋友,处几个有权有势的“关系”,以后能派上用场。这样,便借工作之机、慷集体之慨,或请客或送礼或玩乐,认为只要不进口袋进“皮带”(装进肚子里),什么事都没有,不惜用集体资金挥霍浪费、假公济私。村干部之间、村与村主要干部之间有的是相互利用,集体资产管理不严,仅凭个人一句话就将村里的资产拱手相送。
(二)村级对财务问题重视不够。有些村干部普遍存在着“重任务、轻财务”的片面认识,认为当前的农村工作只要搞好计划生育和社会稳定就万事大吉了,岂不知财务管理不善,早就给村里稳定埋下了隐患。有些村干部不熟悉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不按财务规章制度办事,不听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认为自己虽然把钱花出去了,但为群众办了事,没有装进自己的腰包,至于记不记账、遵守不遵守财务制度无关紧要,上面一旦追查下来,只要把经手的日记本交上去就可以了,如此等原因造成财务管理新老问题不断。
(三)监督检查力度不够。一方面村级民主监督不到位。一些村因资金存在“体外循环”现象,造成财务公开的内容与实际不一致,公开力度不够,村级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民主理财小组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另外,分散的家庭经营,使不少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部分村民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乡里对村级财务监督检查的力度还不够大,使村级组织和干部在理财上存有较大随意性。
(四)财会人员队伍素质不高。一是人员不稳定,财务管理的工作性质要求财会人员要相对稳定。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出纳、会计也跟着换,出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二是业务水平低。部分村会计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不高,业务水平差,办事效率低。
三、对策与建议
解决上述问题,要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教育、监督、制度、惩处并重,努力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一)提高村干部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广泛开展党的宗旨教育、警示教育和政策法规教育,切实解决村级干部思想和观念上存在的问题,督促他们自觉端正思想,切实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把加强财务管理放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村民合法权益的高度来认识,积极探索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着力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民主理财观念不强的问题。
(二)健全完善对“村官”权利的监督制约机制。现在,村级现金管理、民主理财等财务规章制度已经建立健全。关键是要落实好、执行好。一要严格“村财村用乡监管”制度。将村级所有收支纳入乡经管站管理,坚决杜绝收入不入账、体外循环、私设“小金库”现象。二要改革完善民主理财制度。各村都要按规定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所有的村级财务支出,都要经每月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会和村支两委集本审理后,在原始凭证和账表上盖章后,在乡经管站工作人员的监督指导下,集中审核上月收支票据,然后进行乡级审核入账。这样做,工作量虽然比以前大了一些,但避免了村级记账的暗箱操作,实现审计监督关口前移,保证村级民主理财的质量。三要实行村级重大事项审批备案制度。严格村级民主决策程序,规范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流程,所有村级民主重大事项决策要